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习笔记
by: 202314860604经统6班林凯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P15)背景:①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③也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④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和工人运动队伍的壮大
(P1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P17)毛泽东提出并深入阐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P18)毛泽东在对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科学的总结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P19)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写入党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P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
(P2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P25)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二、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三、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P2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2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28)一、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认清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国情。三、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P29)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拥抱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P29)一、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二、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P3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P3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39)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41)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42)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P4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结和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注意,这是无产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P46)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P4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P48)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P49)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P50)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51)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P5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P53)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P54)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P5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P5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P58)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因为:
第一,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奉献和可能。第二,建在中国的广大农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P5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一统一战线,二武装斗争,三党的建设
(P60)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功能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P61)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要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四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P63)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一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人和政党的显著标志。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P64)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67)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以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P68)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P6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1949年-1952年,主要矛盾为人民大众与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P70)从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P71)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P7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用暴力没收和和平输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P76)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信息,以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P80)第一,用和平书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P8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P85)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P93)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一次结合是与革命相结合,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P94)《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P96)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P98)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二,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
(P99)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P100)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专政和民主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P10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P102)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P103)三个主题,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二,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三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关于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关于科学教育文化和知识分子工作,关于国防建设,关于祖国统一,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关于执政党建设
(P105)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P110)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P11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全,社会,注意法治,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P119)20世纪70年代,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P122)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P124)造成这些失误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及其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P126)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是人民神文化需求日记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需求,地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P128)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P150)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P15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P152)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支付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P15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前提条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P154)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的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P15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解放思想是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
(P157)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P1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总依据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已经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坚固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P160)已经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P16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P16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产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P167)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原来那种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P168)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P17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P172)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P177)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P178)两制并存,高度自制,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P18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扩展:十个如果
1、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
2、如果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
(《在中顾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1页)
3、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4、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5、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
6、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的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
7、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
8、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来说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一九八七年四月三十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9页)
9、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10、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19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196)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P20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P2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五,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P204)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处理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P206)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P20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P208)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P209)党的十六大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P2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P21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21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P218)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P219)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P220)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P221)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P2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P230)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P23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P23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P238)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P24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P242)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P24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249)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参考:课本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精髓
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七、党的建投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实施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by: 202314860604经统6班林凯